“教”学之路漫漫,“研”途风景独好
——南通特殊教育中心2024年暑期教师校本研修活动纪实
文/王爱佳 图/单振茵 签发/单振茵 编辑/秦范玢 审核/顾胜男
夏热未退,清秋已待。为更新教育理念,强化教学能力,构建学习型教师共同体,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于8月20日至24日成功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暑期教师校本研修活动。此次研修内容丰富,涵盖班级管理、心理健康、特殊教育、专业发展及教育科研等多个维度?;疃褂胛倚S押媒岫缘男陆聊靥厥饨逃R韵呱现辈サ姆绞饺谭窒?。
活动伊始,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夏平平以《德育,生长力量》为题,为教师们开启了一扇启迪思维、引领成长的新窗。她以生动案例启发思考,促使教师们领悟并践行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与崇高使命。
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教科科长、南通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专职教研员董一红作题为《学会沟通艺术,让改变自觉发生》的讲座。她提出了沟通三部曲:积极回应、给出建议、预测未来。这一方法提醒教师们关注并接纳学生的情绪,引导学生表达自我,共同探索解决方案,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,为有效沟通提供了宝贵指南。
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陈青云,以《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支持策略》为题,通过图文并茂、实例丰富的讲座,帮助教师们系统梳理并构建了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的认知框架。她的分享不仅基于多年实践研究,更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融合教育方案,为提升教学质量注入了新动力。
通州区金沙中学教科处主任邱磊在《教育经典阅读指南》讲座中,强调了阅读经典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。他倡导通过阅读汲取智慧,以专业知识武装自己,从而更好地履行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职责,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。
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陈夷秋,则从脑科学的独特视角出发,为教师们揭示了教学的新天地。他阐述了大脑作为学习器官的关键作用,并指出教师效能的提升与脑科学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。同时,他还分享了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十大策略,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工具和方法。
通州特校副校长邢国林,在《混合同步学习:重残居家儿童回归课堂的新路径》讲座中,提出了创新的教育模式。他坚信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,并积极探索如何让重残居家儿童也能融入课堂。这一创新模式的提出,不仅为特殊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,更为孩子们的未来点亮了希望之灯。
此外,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徐俐,在《用爱点亮,与“星”同行》的讲座中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知识,并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。她通过生动的案例,展示了如何通过行为干预、结构化教学及社交技能训练等方法,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融入社会,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。
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志刚,则结合理论、思想、实证、写作实践及行动经验,深刻阐述了研究作为教师职业属性与成长路径的重要性。他鼓励教师们保持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”的心态与坚持,以科研引领教学,以课堂为阵地,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。
活动尾声,教师们还参与了线上培训,不仅学习了新技术的应用,还通过直播观看了《孤独症运动干预研究与应用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交流会》,进一步拓宽了视野,深化了对孤独症教育的理解。
活动中,研修教师精神饱满,积极互动,青年教师还撰写了研修小结,总结收获与体会。
此次研修活动不仅开阔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视野,更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。展望未来,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的全体教师将满怀信心与热情,继续探索特殊教育的新路径,为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